随着手机银行、非现金支付等互联网金融的普及,金融诈骗的形势也跟着花样翻新。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有存款、对新鲜事物了解不多等特点,对老年人实施金融诈骗。
那么,老年人要如何识别金融市场上的各种陷阱,进行有效防范?快来看一看吧!
这类诈骗常见的套路有:
◆免费礼品引诱老年人参与活动、讲座
以电话、短信、发传单等方式,以免费鸡蛋、面条、油、米等为诱饵,吸引老人参与。
◆打亲情牌博取老人信任
一对一与老人进行聊天,为老人削水果、按摩、洗脚,带老人免费旅游,生日送礼物等等,温柔陷阱博取老人信任。
◆高回报忽悠老人投资
利用前期建立的信任,虚构项目、伪造资质,以虚假承诺的保本保息、高额回报,忽悠老年人投资。
◆辨别陷阱“以房养老”
骗子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通常在社区以免费体检保健借口与老人拉近关系,骗取老人信任,然后鼓动老人以房屋作为抵押进行贷款,投向号称每月可得15%甚至20%的高息项目,然而好景不长,在经历短则一年,多则几年的时间,老人的房子就会被出售。这些老人最终不仅收益和本金无法收回,最后连房子也被强制过户。
◆发售没有价值的纪念币
“限量发行”、“高额回报”、“绝世珍藏”等词汇都是居心不良的骗子吸引老人惯用的伎俩,一些老人由于爱贪图便宜,担心错过所谓的“独家渠道”而造成了上当受骗。
一些不法公司往往打着“央行旗下货币发行机构”的名义,同时还许诺在短期内会帮助老人将纪念币进行拍卖,“收益翻番”。实则这些骗子售卖的只不过是一些外表华丽的工艺品或翻版印刷的钞票,并无他们承诺的任何价值。
防范提示:
◆莫贪便宜,抵御高收益诱惑
老人选择将自己养老金用于投资理财时,大多是被集资人许诺的高额利息、入股分红等话术吸引,但往往意识不到高收益的背后常常是与高风险挂钩。如果有人说,他们的理财项目收益高、风险低,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落入陷阱。
◆防止个人和家庭信息外泄
不要轻易将个人资料、卡号密码等告知他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在侦查办案中都不会通过电话询问群众家中存款情况以及要求转账等。
◆存钱要稳中求进
老年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对比较脆弱,因此,存钱首要考虑的就是本金安全,在保本的基础上再去追求相对高收益的产品。一般来说,有金融机构监管的、有固定收益的产品更适合求稳的老人。此外,由于老年人年事已高,患病或者发生意外的风险要比年轻人高很多,精力也不如年轻人充沛,加之市场变幻莫测,所以建议老人选择收益较好的存款产品,不要选择封闭期限长的理财产品。
资料来源:1.潍坊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潍坊市金融工作办公室。2.汝阳农商银行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不卡